——这或许是“醒来”时最先映入所有人眼帘的话题,但绝非仅限于此。原因在于我们并未将这过去的整段时间的意义设定在“顾影自怜的消极创伤症候陷阱”中。一方面,时尚(产业)需要尽快从备受抑制的处境中复原不假;但另一方面,其中的得与失,也有站在更高角度和更长时间线的回望、重读和清算。
时装线上化进程的高速发展,其背后的驱动力毫无疑问地源自“一种被动压抑的状态”,如同在荒原上带着镣铐起舞。此情此景下,时装行业最重要的环节——秀场,被迫寻找短效可行的替代品,促成了虚拟数码媒介在时装世界舞台的超级主导地位。虚拟技术广泛且疯狂地介入时装产业的各个角落,带来多个教科书级别的形式革新。从Prada 2023年春夏女装发布前释出的一部Cult风格电影短片《原生触碰》(Touch of Crude),Hermès、Dior等跨越东西平行展开的“双城秀”、再到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时空胶囊概念虚拟秀,这些经典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。最终,这些秀除了展现当季的概念和品牌DNA外,也借助在地文化和多重媒介获得了可迁移阅读性和内在的繁荣。
尽管过度泛滥的全球同步化线上观秀一度被诟病为“驱散了时装本质的光辉”,以及削弱了昔日跨地理行业的社交活力,然而,时装行业人还是渐渐习惯了虚拟展演形式的存在并主动寻求融合,从当初无可奈何的“功能代餐”变为了中后期不可或缺的创意环节/工作方法论(即便是2023年初国门敞开,中国编辑们重新走向国际四大时装周的前沿阵地,往后虚拟技术与行业的关系只会愈发紧密和深入)。
可以确认的一点是,如今高度成熟的虚拟创意链不仅不会因解禁而消失,反而会转为传统实体秀回归后的辅助,最终惠及时尚(无论被作为一门生意或者一门应用艺术)。过去三年已经力证了虚拟科技设备对于打破T台的题材、表现力、传统高级定制服规训方面的作用。凭借虚拟语境,Balenciaga在2022-2023年的一系列反叛实验:无论是以环保议题为核心的“暴雪夜倒垃圾”、“末日废土战士”成衣发布会,还是高科技面罩下的高定沙龙,才有了合理展开的基调。
三年Gap Year,不难发现一个现象:时装界被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风格制霸,一个是激流勇进的时代产物元宇宙潮,而另一个则是千禧世代手下的古典复兴。单从LOGO字体便可看出风格之间的微妙较量:起初,奢侈品牌纷纷改头换面迎合现代年轻人审美,从衬线体到非衬线体。
几年后的今天,以Burberry、Ferragamo为代表的品牌们正在重新回归衬线体及其背后象征的英伦/意式优雅中。2023秋冬伦敦时装周前昔,新创意总监Daniel Lee入驻Burberry的全新视觉大片传出,“蓝骑士”与阴雨绵绵、雾蒙蒙的典型伦敦景观交织,再配合全球知名演员模特们的出色演绎,彰显一种古灵精怪的朴素优雅,既是古典的,同时也是现代的、先锋的。在“对”的打开方式前提下,谁说Z世代就无法欣赏奢侈品中的人文内涵美呢?
而另一层面的优雅,来自灵感。休整期生产降速、出行阻碍、生存压力是客观事实。慢下来的生活,时装人从对抗到接纳,开启了另一个纬度的主题创作。从前的秀场中鲜少的心灵疗愈、抽象哲理类别主题,迎来了全面爆发式增长。例如Sarah Burton打造的Alexander McQueen 2022秋冬的“Mycelium 菌丝体共生”主题,以生物群落的概念隐喻人类社会,最终致敬生生不息的复原力;
中国设计师王逢陈的个人品牌Feng Chen Wang2023春夏系列以“矛盾亦美”的哲理赞颂我们眼前真实流淌过的人生。
大约20多年前,已故设计师McQueen在世纪末的1999春夏秀上以一袭“溅满黄黑油漆的白裙”表达了对科技工业时代的侵略力量的担忧。而反观2023春夏巴黎时装周上惹人眼球的Coperni大秀,却以类似的艺术装置和手法向人们展现着冉冉上升的科技新兴力量:仅穿内衣的超模BellaHadid登台,在工作人员的十分钟喷漆操作下,一条由特殊材料制成、完美贴合人体的荧光感白裙便在众目睽睽之下诞生了。
时装界从对科技力量的忌惮防备到褒扬拥护,仅仅走过了二十年。大量的居家时间和衰败的社会环境,让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异次元,从中汲取力量。现如今生物新型面料、黑科技跨界应用的发展,某种程度上,让如日中天的可持续时尚号召变得不再悬浮、空洞。毕竟,在快时尚高污染现象曝光的过去数年间,建立绿色时尚的策略还主要停留在“更高设计质量、更少购买行为”的目标上,且难以在真实的时尚商业市场上获得有效的监测、控制。越来越多的可持续时尚设计师(如Zegna、Maison Margiela)、中国时尚业内先驱机构(以canU可持续时尚美学品牌为首)、时装周活动(2023春夏的哥本哈根时装周索性以“可持续”为主题)指出旧策略的局限性,正巧让时尚顺理成章地乘着科技趋势的航船,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,齐心协力走向同一个未来。
如果提到具体有哪些同时象征着品味、身份和实穿度的时装单品在这三年期间尤为火爆?羊绒无疑位居前列。自去年10月起,意大利顶级羊绒奢侈品牌Loro Piana开启了名为Cocooning(茧居)的系列及其后续(近期的2023春夏系列也延伸了这一概念),应景当下,为这一经久不衰的畅销品类再添一把火。这一切因生活方式的受限而起。正因为生活方式(出行、办公模式)受到限制,才造就了时装与场景配搭的不设限。时装开始广泛朝向“无场景化”移动。除羊绒,由Jennie、Harry Styles等全球化流行icon重新带红的Balletcore中也能找到“无场景”趋势的影子(或者是广义的“去中心”,包括性别气质等其他社会层面。值得一提的是,芭蕾热所体现的去性别化、流动气质实质上也是生活方式大洗牌的同步现象)。
无止境地眺望着过去与未来,是时尚的本质。经历了公认的人类创伤和创意的市场规训,时尚近几年来痴迷于回到千禧年,或者末日世代,唯独不想“安住”于当下这一刻。那么,可否从这一特点出发,作出假设:在将来的某一刻,经过“特殊周期”洗礼的时尚有可能改变创伤记忆论述,转被赋予千禧时代的迷魅吗?答案是也许,甚至是大有可能的。在辩证和未来式的视角中回看这个历史节点,也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多少希望之光。